熱門關鍵詞:
熱門關鍵詞:
CINNO外媒資訊,由于具有很大的載流子遷移率和飽和速度,石墨烯一直是增強高頻微電子器件性能方面非常有吸引力的材料。實驗表明,石墨烯的電子遷移率非常高,先前報道的結果高于15,000 cm2·V-1·s-1。石墨烯是一種零重疊型半金屬(Zero-overlapSemimetal),同時具有電子和空穴電荷載體,并且在適當摻雜后具有高電導率。然而遺憾的是,非常高的金屬-石墨烯接觸電阻(Rc?500W-mm)會降低前面所提的石墨烯場效應管的電子遷移率,這會限制高頻石墨烯場效應管的性能。這個領域內,一個長期的研究目標是實現(xiàn)低于50W-mm的金屬-石墨烯接觸電阻,以實現(xiàn)高頻晶體管。
金屬-石墨烯接觸點的孔設計降低了接觸電阻,從而使高頻GFET成為可能
米蘭理工大學(意大利),GrapheneaSA(西班牙),伊利諾伊大學(美國)和斯坦福大學(美國)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低接觸電阻的金屬-石墨烯接觸點,這一直是阻礙實現(xiàn)高性能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(GFET)的關鍵。研究人員在不同金屬基板上使用化學氣相沉積(CVD)法沉積石墨烯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當它們在接觸點下方的石墨烯中蝕刻出空穴時,金屬-石墨烯接觸電阻一直很低。即使在具有較低載流子密度的狄拉克點(電荷中性),金(Au)接觸也可實現(xiàn)低至23Ω-μm的接觸電阻,而在之前的研究中,200Ω-μm是石墨烯中載流子密度最高時獲得的最低接觸電阻。上述研究中,研究人員使用傳輸線測量( Transmission Line Measurement,TLM)方法確定的接觸電阻。
降低GFET中接觸電阻的常用方法是設計接觸點幾何形狀,以最大程度提高通過石墨烯邊緣的電荷注入,同時也最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的電荷注入。石墨烯邊緣具有高密度的狀態(tài),允許電荷從金屬觸點到GFET的有效注入。該“多孔”金屬-石墨烯接觸中,載流子主要通過這些“多孔”觸點中的孔的邊緣注入。在固定的孔間距(600nm)前提下,研究人員通過改變孔徑(550 nm和470 nm)研究了上述特定孔邊緣的長度是如何影響接觸電阻的。研究人員觀察到,狄拉克點處的最小接觸電阻發(fā)生在邊緣長度與表面積之比最大時。
硅/二氧化硅(Si/ SiO2)襯底上的單層石墨烯,來源:Graphenea
大多數(shù)以前的研究人員都是嘗試通過提高載流子密度來獲得低接觸電阻的。在狄拉克點具有低接觸電阻的GFET有許多優(yōu)點。某些物理現(xiàn)象在狄拉克點附近有效,這使得輸入/輸出信號匹配成為可能,進而實現(xiàn)多級電路中不同晶體管級的級聯(lián)。例如,研究表明在石墨烯的狄拉克點,電子和空穴的有效質量為零。由于有效質量為零,石墨烯電子的行為非常類似于光子。盡管石墨烯本質上在狄拉克點附近具有低電導率,但在室溫下,可以通過摻雜獲得超過銅的電導率。
具有“多孔”金-石墨烯接觸點的GFET在漏極偏壓僅為0.8V、柵極長度為500nm的情況下,具有940S / m的平均跨導,這與具有傳統(tǒng)金-石墨烯接觸點的GFET相比,具有更好的性能。除了金以外,研究還使用了其他常見接觸材料如鈀/鎳(Pd / Au),鎳/金(Ni /Au)、銀(Ag)、金/鋁(Au) / Al)和鎳/鋁(Ni /Al)。低電阻金屬-石墨烯接觸點技術與Graphenea等供應商提供的高質量晶圓級石墨烯相結合,會極大促進GFET在高頻電子產品中的開發(fā)和應用。